學名 | Thunnus albacares |
命名者 | Bonnaterre, 1788 |
俗名 | 串仔、黃鰭串、甕串、紅肉、黑肉 |
大陸地區 | 黃鰭金槍魚 |
異名 | T. itosibi |
英名 | Yellowfin tuna, Allison tuna |
日本語 | キワダマグロ(東京); キワダ (別名) |
分類 | 鱸形目 鯖科 |
分布 | 廣泛分布於全世界各熱帶及亞熱帶暖水海域,唯地中海缺如。本省各地及遠洋海域均產,尤以本省東北部經東部至西南部產量最多。 |
產期 | 週年,四至十月較多,以冬天較少。 |
生態 |
大洋性上層洄游性魚類。 |
最大體長 | 最大尾叉長可達200公分,一般在150公分左右,最大尾叉紀錄長達239公分 |
形態特徵 |
它的色彩比其它種類的鮪魚更豐富,淡黃色線暈從胸部延伸至兩鰭,兩根細長的背鰭和臀鰭,鰭的顏色鮮亮,而身軀則充滿魚鱗。體紡錘形,稍細長,頭較小,尾柄細,尾部稍瘦細而長,腹面邊緣無脈管條,肥壯,橫切面近圓形,稍側扁;每側具發達的中央隆起脊,尾鰭基部每側另具小隆起脊 2條。體背濃青色,側面呈黃金色,第二背鰭隨體長之增大而成絲狀。上下頜各具細小尖齒一列。體被細小圓鱗,頭部無鱗,胸部鱗片特大,形成胸甲。體背藍黑,腹面銀白色,第二背鰭與臀鰭呈黃色,普通體長為一五○公分以下。,尾叉長小於70公分者,其體側有銀白色點及橫線。第二背鰭、臀鰭及各離鰭均鮮黃色。本屬全世界共產 7種,本省產5種,除了本種外,尚有長鰭鮪(T. alalunga)、短鮪(T. obesus)、鮪(T. thynnus)及小黃鰭鮪(T. tonggol)。本種產量為鮪類之冠。 第一背鰭12〜14棘,第二背鰭14〜15軟條,背側8離鰭,臀鰭14〜15軟條,腹側8離鰭 背鰭ⅩⅡ〜ⅩⅠⅤ-14〜15,8〜9;臀鰭14〜15,8〜9;胸鰭32〜35;腹鰭Ⅰ+5 |
漁業及其利用 | 黃鰭鮪在熱帶及亞熱帶海域是重要之漁獲物。一般漁法包括延繩釣、圍網及流刺網等。可作生魚片或加工以及各種烹煮調理皆宜。 |
處理方法 | 漁獲後(鮪釣)須先行放血,再低溫凍結保藏,一般作為罐頭原料,新鮮者亦可作成生魚片,肉質為桃紅色。 |
漁法 | 一般漁法包括延繩釣、圍網及流刺網等 |
主要生產地區 | 泰國 菲律賓 印尼 墨西哥 厄瓜多爾 委內瑞拉 哥倫比亞 西班牙 義大利 |
台灣分布 | 南部、小琉球、綠島、東部、西部、南沙 |
繁殖地區 |
|
生命週期 | 約4到7年 |
主要消費市場 | 日本 西歐 美國 |
最受歡迎生產方式 | 罐裝 生鮮(全魚) 冷凍塊肉 生鮮切片肉 煙燻 |
佔所有鮪魚產量百分比 | 約35% |